登录控制台
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通讯软件的回复页面

通讯软件的回复页面

作者:蔚可云 时间:2023-02-28

发一条信息给老板,对话框上方提示 “对方正在输入...”。


通讯软件的回复页面


难道领导对我的回复很不满意?准备狠狠批我一顿?


难道领导这是准备压缩工期赶进度,还在打字怎么告诉我?


“对方正在输入”已经很折磨人了,更折磨人的是“对方正在输入”闪了又闪,半天没见对方回复。


这个很小、很简单的功能,却有一个十分复杂的名字——“计算机网络中活动检测和报告的系统方案。”就像买彩票,就说自己从事慈善事业;发传单的,说自己是信息实体化传媒总监;搬砖的,说自己是长方体混凝土传输员。

当然,我们更习惯称它为“聊天提示器。”


除了“对方正在输入...”外,我们还经常用到许多聊天提示器,比如“已读/未读回执”、“消息已送达”,这些小功能已经成为当今即时通讯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扮演的角色不同,对“聊天提示器”的评价也会不同。老板认为这些功能可以知道员工是否已经看到消息,很实用。员工则觉得消息看到后,不能假装看不到,个人生活受到影响。


其实这些感受,都不是发明者发明“聊天提示器”的初衷。


我们知道,现实中面对面沟通与使用聊天工具沟通的效率完全不同,面对面沟通往往几句话就能说清楚,如果打字沟通可能要大半天的时间。


打字沟通效率低,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个是打字速度远不如语音沟通快,另一个是聊天的双方容易出现消息乱序。


1999年,为了解决乱序的问题,一名叫做Danny Galsser的微软工程师开发了“聊天提示器”,并获得美国国家专利,专利名字叫“计算机网络中活动监测和报告的系统方案。”


Danny Galsser认为,面对面交流,不打断对方的发言,是最基本的礼节,同时还会提高沟通效率。但隔着屏幕,你根本猜不到对方是在思考,还是正在准备打字,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提示。


有了这一功能,当对方在输入文字时,我们便可以静静等待对方发送消息后,再给予回复,乱序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。


随后,这一功能便整合到MSN Messenger的1.0版本中,成为微软开发的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的一个功能。


理想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。这个功能虽然拉近了人们线上的距离,但同时也放大了人们的情绪。像是停顿时间太长,或是收到消息却视而不见,都会引发“被隐瞒”、“被敷衍”等各种感觉。


在开发这个功能时,Danny Galsser的设想是聊天双方会一直停留在聊天界面,不会去做其他的事情。


早期受到硬件设备的限制,计算机系统不能同时运行太多的程序。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特别是移动设备的普及,这个问题已经逐渐变得不是问题了。


发出一条消息,关闭手机,等待消息提示音响起,再看消息、回复消息。盯着屏幕回复对方消息的场景很少。


这个功能真的没有任何用处吗?


也不是。


我们以微信为例,在收到消息后的10秒内,如果对方打开对话框并进行输入操作,就会在聊天界面上方显示“对方正在输入中。”


因为这个提示会激起用户的兴奋度,而如果超过10秒之外,说明对方不是很重视这段绘画,故超过10秒则不会显示这一状态。


如果你的每一次回复,聊天界面都会显示“对方正在输入中”,说明她/他可能很在意你。

热门推荐

产品推荐